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越长,收益率就越高。但近期,银行理财普遍出现了收益与期限“倒挂”的现象,例如6—12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达4.2%左右,而期限12个月以上的同类产品收益率仅为4.17%。 5年收益率不如6个月,倒挂现象原理何在? 1.利率市场化导致期限溢价收窄 要理解这种“倒挂”的反常现象,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期限越长,收益率就越高? 假设融360小编在2016年购买5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3年。到了2019年,由于CPI上涨,货币贬值,5万元及其利息的实际购买力将低于2016年。为了弥补通货膨胀给融360小编带来的损失,银行会提高长期储蓄存款的利率,这就叫做期限溢价。 然而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加剧,预计未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呈上调趋势。利率上调,削弱了通货膨胀带给融360小编的损失,期限溢价也会随之收窄,也就是说,银行不必再为长期储蓄存款设置高利率,导致长期理财产品收益偏低。 2.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高息揽储的意愿 目前,央行施行宽松货币政策,银行存贷比监管要求放松,揽储压力降低。也就是说,假设银行A从前每吸收1亿元存款,需要向央行缴存1700万存款准备金,余下的8300万才能用于放贷;但存贷比下调后,现在银行A想放贷8300万,则只需缴存1500万存款准备金,这意味着银行A需要吸收的存款减少了200万。在此背景下,银行不再需要用高息吸引长期存款,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自然有所下降。 3.银行理财收益率呈下滑之势,银行不愿预先提供高息 目前看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整体呈下滑之势,且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因此,银行为自身利益考虑,不愿预先提供长期高息。 “倒挂”也分不同情况,不宜一概而论 目前普遍存在的“倒挂”现象,其实分为多种不同情况:例如银行A的长期理财产品收益低于银行B的短期理财产品;再如银行A的长期理财产品甲的收益低于银行A短期理财产品乙的收益等等,但这些都不是典型的“倒挂”现象。 典型的“倒挂”是指同一银行同一理财产品的不同期限之间,长期收益低于中期、中短期的收益。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并非完全“倒挂”,因为在短期到中期的区间,收益与期限依然呈正比。 总体而言,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期、中长期收益最高,向两端递减,但具体银行的具体理财产品情况各不相同,不宜一概而论。 虽然长期产品收益率略低,但仍存在优势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倒挂”现象普遍存在,并可能在未来持续存在,但长期理财产品仍有其优势。 首先,鉴于央行很可能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同一理财产品长期与中期利率相差很小,选择长期可以提前锁定较高利率,规避选择短期、中期产品到期后续投时利率下跌的风险。 其次,相对于长期理财产品,购买短期、中期理财产品必然会增加购买次数,频繁选购新产品会带来操作上的麻烦,更会因资金站岗而损失收益。 最后,虽然长期理财产品收益可能略低,但是如果仔细查找,还是有可能找到“非倒挂”的长期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并不逊色,但这需要投资人投入精力研究。 期限只是划分理财产品的维度之一,此外还有发行银行的实力、保本与否、属于浮动或固定收益类型等多种衡量标准,建议投资者综合考虑。(来源:融360) 更多资讯可关注FRM官方微信:“gaodunfrm”或加入FRM考试QQ交流群:153301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