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华尔街巨头“站队”时?

查看: 30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是华尔街巨头“站队”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9:2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中国高度同质化竞争的券商业不一样,华尔街巨头所处的竞争环境极为复杂,特别是应对市场未来发展的变化上。因此总存在一些关键的时候,华尔街的巨头必须作出可能至关生死的“站队”决定,比如说2007年前后,贝尔斯登和雷曼在次贷按揭的问题上,明显就“站错队”了。


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央行和政府都实施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美国金融市场也经历了繁荣的4年时间。但好景不长,从去年开始,受监管新规的逐步实施,以及固定收益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投行的业绩开始下滑,尤其是FICC(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商品)部门。大部分投行都开始收缩FICC业务,然而高盛除外。


在高盛最近至股东的信中表示:


鉴于它们所处的某些特定环境,我们的一些竞争对手可能选择了缩减或退出部分FICC业务。但我们认为,这很可能会增加客户投向仍然提供该服务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因为更大范围经济活动的复苏和交易环境的改善。

...

我们对(FICC业务)的承诺已经令我们的客户数量获得增长。比如说在过去三年里,企业和增长型市场的合作关系数量已经增长了约30%。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坚持FICC业务,并非因为其FICC业务没有下滑。如下图显示,高盛FICC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滑。鉴于大概在2010年左右高盛曾对业务部门进行调整,所以之前的对比可比性不高,但在2010年以后,FICC收入的比重的确在下滑。


投行的财务报告是个“黑匣子”,因为投行的业务极端复杂,很难从报表中了解投行的真实业务状态。而FICC就是这个“黑匣子”里最神秘的一部分,一般认为,FICC业务就是投行“制造”期权、CDS等一系列金融产品的部门,当然,投行本身除了是市场这个赌场的“派牌人”,很可能也是下注的人之一。


除了过去几年一直是华尔街巨头“印钞机”的FICC业务,华尔街的现货大宗商品业务(这可能也被算在FICC业务里)也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高盛的竞争对手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正计划出售大块的大宗商品业务,很大原因是监管新规的引入和投行大宗商品业务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但高盛仍然坚守着现货商品业务。


从历史看来,高盛的选择一直是比较明智的。


首先当然是做空次贷。其次,在欧债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很多投行都开始收缩欧洲的业务,然而高盛“毅然”决定拓展在伦敦的业务,要知道,伦敦是欧元最大的金融中心,而现在欧盟和欧洲央行已经计划一起促进ABS这个影子银行市场的发展了。


此外,最近一本叫《Flash Boy》的书令高频交易成为了市场的热点,美国司法部甚至已经决定对高频交易展开涉嫌内幕交易的调查。书中提到摩根士丹利为了促进股票交易收入而一直大力发展高频交易系统,摩根士丹利的高管不得不亲身出面辩解。而高盛早就因为“担心未来的灾难”而一直没碰高频交易。


公司策略本来不是一件透明的事情,更不要说蒙着神秘面纱的金融业,以上的分析仅仅是对某些现象的捕风捉影,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