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frm.cn 金融市场 查看内容

用市场化改革化解金融资源错配

2013-10-17 17:04| 发布者: Ray| 查看: 531| 评论: 0|来自: 经济日报

摘要:   要解决金融资源错配问题,真正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必须解决好总量和结构问题,推进市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  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4.2%, ...
  要解决金融资源错配问题,真正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必须解决好总量和结构问题,推进市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

  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4.2%,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总体上仍然比较充裕,仍处于合理适度的水平。

  今年6月底时,M2余额已经达到105.45万亿元,约为美国的1.5倍、日本的1.7倍和英国的4.9倍,是我国去年GDP的2倍多。可见货币供给是宽松的,但市场上的表现却是市场利率高,出现了“宽货币、紧信用”的矛盾。就在6月份,还出现了短期资金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一边是银行发愁钱无处可贷,一边是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有限的资金更多地集中在各级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银行体系,以及产能过剩行业。

  笔者认为,短期流动资金不足是我国金融资源严重错配的阶段性表现。究其原因,一是少数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热衷于借新债、上新项目。在预算软约束下,未来项目收入形不成足够的现金流与回报,不能偿还初始债务,甚至连债务的利息都无法支付,只能继续延期或增加新的债务,从而带来杠杆的进一步上升,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直至进入恶性循环,造成金融市场整体资金价格持续上升;二是商业银行在既享有政府信用与保证,又享有价格垄断的情况下,出于逐利的考虑,倾向于不断地追加杠杆,扩张规模造成表内社会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更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快速膨胀,大部分资金流向基建、地产和其他高杠杆部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要解决金融资源错配问题,真正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必须解决好总量和结构问题,推进市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

  从总量的角度看,必须解决货币存量过大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要素和产品进入市场交易,需要越来越多的货币充当媒介。目前,我国许多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化改革空间,比如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广阔的农村市场等。深化市场化改革,市场范围的扩大,必然会吸纳社会上更多货币,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货币存量过大的问题。

  从结构的角度看,要使资金从基建与房地产等项目流向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必须着力于提高存量金融资产的周转率,重点盘活沉淀的银行信贷资产。一是剥离信贷资产中实际上已严重丧失自身“造血功能”的不良资产,利用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这些资产。二是加快推动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这样既可以盘活资产,提高周转率,又可以在信用不变的情况下将存量转至银行表外,实现减少货币存量的效果。

  长期来看,解决结构问题离不开简政放权下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减少政府干预,使预算约束硬化。一是通过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和市场主体的选择,让经济真正回归市场的轨道。在此基础上,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转变,使其以靠银行信贷为主转向市场化融资。同时,推动国有银行改变目前中长期信贷比重过高的状况,使其更多地转向中短期信贷。二是继续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绝不仅仅是放开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垄断,改变政府隐性的担保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